古龙笔下的十大枭雄和三公子是那几个?

古龙笔下十大枭雄

上官金虹(《风云第一刀》)

身怀冠绝一世之武功手中一对龙凤双环在百晓生的兵器谱中排行第二;同时又酷爱权力,甚至可以为权力而生、为权力而死。一手创建当时江湖中声名最响、势力最大、财力也最雄厚的“金钱帮”,意图吞并江湖中所有的其它派别,独霸武林。荆无命、金刚铁拐诸葛雄、风雨双流星向松等诸多高手都为其笼络到手下,心甘情愿地为其所用。

霍休(《陆小凤传奇》)

原为大金鹏王朝的股肱之臣,大金鹏王朝被哥萨克骑兵攻陷时受当时的国王所托,与阎铁珊、独孤一鹤三人一起携带着大金鹏王朝的所有财富来到中原,等待王朝的后人来取回财宝,再图恢复。但他癖**财如命,在中原的几十年里组织了青衣一百零八楼,自任总瓢把子,并为了阻止财宝被大金鹏王朝的后代取走,不惜杀害了第十三代大金鹏王和霍天青,还借陆小凤与西门吹雪之手除去了阎铁珊和独孤一鹤。手段狠毒,计算精密,堪称一代枭雄。

公子羽(《天涯.明月.刀》)

拥有天下无双的权力、地位和财富,但同时却又因为过多的思考和算计,使自己的外表过快地衰老了下去,三十七岁时便宛如六十岁的老人。为了让自己在江湖人眼中看起来是最强的,他不惜找到了绝世剑客燕南飞,以财富和名位引诱他,使他做了自己的替身。后来又千方百计地暗中算计傅红雪,想让他成为自己新的替身。最后虽未成功但其枭雄之姿态也令人叹服。

叶孤城(《陆小凤传奇》)

世居南海,人称白云城主,出手一招“天外飞仙”,为天下江湖人所公认的绝世无双的剑法。曾参与指定南王世子篡权夺位的阴谋,准备趁紫禁之巅与西门吹雪决战的机会,将内宫侍卫全部调开,令南王世子夺取皇位,自己博得后半生的功名利禄。阴谋之大,腹思之精密巧妙,足令其成为古龙笔下的枭雄之一。

上官小仙(《九月鹰飞》)

古龙笔下诸多枭雄中唯一一位女性。本为上官金虹与林仙儿之女,为了重振上官金虹一手创立的金钱帮,不惜在叶开面前装出一副痴痴迷迷的模样,且多年来无一人看穿她的伪装。在找到当时机掀开伪装之后仍能将叶开一手玩弄于掌心。兼有上官金虹的阴沉和林仙儿的狠毒,枭雄之姿态,与生俱来。

木道人(《陆小凤传奇》)

本为武当派辈分最尊贵的长老,却在暗中组织了一个庞大的“幽灵山庄”,将天下的亡命之徒收罗其中。其中有威震七海的“独臂神龙”海奇阔;武当俗家弟子、一手组建黑虎帮的钟无骨;巴山顾道人的传人顾云飞;少林寺五罗汉等等。为了夺得武当掌门石雁手中掌握着的关于他违背教规娶妻生子的记录,他一手策划了“天雷行动”,利用陆小凤夺取藏在石雁剑柄中的记录,并登上武当掌门之位。尽管陆小凤等人均为有备而来,但最终也没能拆穿他的阴谋,实为绝世枭雄。

狄青麟(《七种武器之离别钩》)

世袭一等侯,天下人皆传言其视功名利禄为粪土,只把名马美人视为生命。但实际上他却暗中勾结青龙会中人,将截获的一百八十万两官银全部藏匿于自己府中,并随即反手杀害了与他合谋的青龙会的数字堂主,意图将此笔巨款独自吞没下去。当他发现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对他不利、或是某人对他已全无用处的时候,不管是心爱的女人,还是曾经传授自己剑法的师父,都一概杀之。枭雄风范,于此可见一斑。

逍遥侯(《萧十一郎》)

原名哥舒天,本为安西哥舒部的后人。曾一手创立玩偶山庄,将天下诸多高手困入其中,目的只不过是为了捉弄这些受困之人,以此取乐。昔日驰名江湖的天外杀手“红樱绿柳”,被困入其中长达三十年之久。萧十一郎也一度被困入其中不能脱身。还曾在江湖中广结党羽,妄图控制江湖中的所有高手,并为了保守秘密,不惜下手杀害自己的嫡亲妹妹,也不失为一位枭雄。

小老头(《陆小凤传奇》)

一位原居海外的神秘人物,却在中原内陆组织起了一系列的隐形人组织,利用这些隐形人获取大量财富,并逐渐达到控制中原的目的。被拉入组织中充当隐形人的有十二连环坞的鹰眼老七、甚至连太平王世子都化身为宫九坠入其中。

班察巴那(《大地飞鹰》)

本为藏人,在西藏的当地人眼里被视为“五花箭神”,手中的五支短箭代表着公平与正义,表面上他与常年居住在西藏的卜鹰交好,同卜鹰一起维护正义,但暗中却组织一伙人做着非正义的事情。即便是卜鹰和方伟也一度为其所迷惑。可称藏人中的一大枭雄,在古龙笔下独一无二.

古龙笔下三公子

“铁血公子”铁中棠

被誉为“机智无双、坚韧无双、侠义无双”。曾化解大旗门与五福联盟的数十年恩怨,领导中原武林抗击西域流派,成为英雄传奇人物。昔日的仇敌提起他的名字时,流露的竟然是发自内心的敬仰。

铁中棠以巧计救云铮,尽显其应变之能,此智是为“小智”,而在洛阳城中“运筹于帷幄之中”,又尽显其布局之能,此智是为“大智”。若空有小智而无大智则不能成惊世之业,若徒有大智而无小智,则也难以在险恶的江湖中生存。要知道江湖终究以人为本,并不比两军对垒,其中切身之事众多,有时未及思量,已有燃眉之急,此时,灵机若是未动,就只能静候任人宰割。铁中棠两者皆备。

往往具大智慧者,必具大勇,而勇者,非为有匹夫之气,冲动之举,亦非能入得刀山,下得火海。若是能辨清时机,切中要害,一击功成而身退,便具勇者之气,若是更能“有所为,有所不为”,就是大勇之才。

古龙不曾忘记铁中棠,如同他不曾忘记,那些曾经在每一丝血脉中奔流不息的英雄梦想。铁中棠这三个字一直延续到《多情剑客无情剑》,是古龙第二代作品中的一个巨大光辉的形象,是后来武林侠客的膜拜对象,领导了一个时代。百年之中,其地位之尊,声名之盛,一时无两,就连名动江湖的盗帅楚留香,亦难出其右。

后人评曰:“坚韧机智世无双,铁血柔情未彷徨,文武传遍后人心,固将一世英名扬”,尊其为“侠宗”。

“踏月公子”楚留香(踏月留香不留痕)

这是古龙笔下第一个接近神话的传奇人物,优雅、冷静、瞬间的爆发力,类似于詹姆斯·邦德。他是武侠世界里最著名的武侠人物,江湖中人尊称他“盗帅”、“香帅”。他为人风流倜傥,足智多谋,观察入微,善良多情。尤其轻功高绝,世上无人可及。楚留香与铁中棠、李寻欢并列为“古龙笔下三公子”。后人评曰:“盗帅夜留香,威名震八方,尊其为“香神”。

他飘逸灵动,一直飞翔,跨越了时空,跨越了生活,跨越了人性,跨越了情感。

楚留香名动天下,江湖中人人传诵。

他是一个游侠,一个浪漫的贵族骑士。

他来去如风,空气中只留下淡淡的郁金香气息。

他行事有自己的原则,即使是偷盗也做得光明磊落,所谓盗亦有道。

因此他才会被人们称为盗贼中的大元帅,流氓中的佳公子。

何时何地他都保持绝佳的风度,不刻意也不做作。

即使迫不得已使用暴力,也是一种优雅的暴力。

他翩若惊鸿,矫若游龙,对待女孩子很有礼貌,颇有绅士风度。

“六如公子”李寻欢

(1.贪酒如命 2.嫉恶如仇 3.爱友如己 4.挥金如土 5.出刀如飞 6.视死如归)他是

人中神龙、惊才绝艳,将友情看得重于生命;

出口成章、满腹经纶,文可安邦、是御笔钦点的探花;

小李飞刀、例不虚发,武可定国、是江湖的中流砥柱; 

看似风流不羁,是情场上无情无义的浪子;

实则为情所困、呕心沥血,是难得一见的痴心爱人!

多少个薄雾中的黄昏,默默地立于冷香小筑的梅林,遥望那近在咫尺却恍若隔世的爱恋;

多少个寒风中的子夜,静静地坐在一灯如豆的窗前,独酌穿肠烧喉的苦酒来消耗自己的韶华……

孓然一身,是情非得已的选择,就算形单影只也无怨无悔;

寂寞困顿,是心甘情愿的付出,哪怕心碎神伤也处之泰然!

虽饱受命运的折磨也不会选择愤世嫉俗,打击与创痛反而让他更加坚强;

即使身陷囫囵也以微笑面对,因为始终相信人性的光辉!

飞刀固然可怕,是勾魂夺命的利器,但出手却只为救人于水火,并非想杀人于无形;

他的人才更加“可怕”,智慧超群、可不动而驱人之兵,以德报怨、自有红颜知己相随。

试问天下那么多悲情的侠士、宿命的英雄,又有谁能有如此多情的生命、丰富的人生?!

天下无斑的祛斑效果怎么样?用过的请回答。

第六个棺材是斑的观点已经不新鲜了,但恐怕事实就是如此......听我慢慢来解析,事情比较复杂。

从兜召唤出长门,宇智波鼬,迪达拉,蝎,角都这五个人想和阿飞联手,阿飞却并不想失去佐助而想拒绝兜 。而阿飞看见第六个棺材里的人时,却明显感到不安而被迫答应了兜。

首先第六个棺材里的人不可能在实力上比这五个人还要强,除非是六道仙人,但六道仙人是什么时期,什么样貌的人,根本没人知道,如果要真的是六道仙人的话,兜还有必要去特地找斑联手?显然六道仙人的结论并不成立

4代,初代的灵魂都应该被死神吃掉了,就算是他们的话,一个只会按照施术者意志行事的而无自己意志的死人而已,根本不足为惧,怎么可能让阿飞感到前所未有的不安?岂不是天方夜谭

结论,第六个棺材里的人不可能在实力上超越前五个棺材里所有人的实力。

既然不是实力上比前五个棺材里的人还要强的话,从阿飞极度不安的表情上来看,这个棺材里的人应该涉及到这个自称为斑的男人的秘密,而且这个秘密一旦传出去,这个叫阿飞的男人的计划会全部泡汤,甚至危及到他自己的生命也不一定。

在490话出来之前,虽然有些人有过阿飞不一定就是斑理论,他们认为阿飞就是团藏。但我一直坚信阿飞就是斑,看过490之后,再结合之前没有答案的一些疑问之后,也有了阿飞不是斑的理论。但阿飞绝非团藏。

这个自称“斑”的男人身上有几个疑点

疑点1:众所周知,斑在终结之谷中被初代火影打败,并死在了那里,木叶所有的人都认为,连初代火影也这么想。

问题就来了,为什么在打败斑之后,不确认斑是不是死了,如果没死就应该给与致命一击。为什么不把斑的尸体带回木叶?(在鸣人打败角都之后,卡卡西去确认角都死了没有,并给予其致命一击,结束了角都的性命,最后带其尸体回了木叶)

这应该是忍者一贯的规矩,为什么对待斑的时候却有违背规矩。

如果木叶其他人都相信斑死了的话,自然没什么说的,他们没亲眼目睹。可是为什么连初代火影自己也对斑的死深信不疑。初代是什么人?就算斑假死也应该骗不了他,毕竟这个男人是打败永恒万花筒加九尾的斑的男人。

结论:斑确实死在终结之谷。

疑点2:4代跟鸣人对话时,却不说这个男人是斑,而说是一个晓得面具男。

难道4代看不出来这个召唤出九尾的男人是斑吗?显然不现实,为什么?没有和斑直接交手的自来也与卡卡西都能猜出召唤出九尾的是斑,而4代亲自与斑交手,难道就不知道眼前这个男人是斑,何以用不知道的面具男形容他?

结论:4代认为这个召唤出9尾的男人不是斑,才以晓的面具男来形容他

疑点3:既然这个人自曝身份为斑,为什么有些地方还是用阿飞这个称呼来叫他

绝在没人的情况下总是称呼为阿飞,而晓得其他成员得知他的身份之后统一都叫他斑,而绝总是在没人情况下还是叫他阿飞。

疑点4:性格问题,熟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个人的性格真的变化如此之大吗?

初代时期的斑,是个性格自负的有勇无谋的匹夫。正因为这样之后众叛亲离,独自一人离开木叶。

而现在的“斑",做事低调,阴险无比,能忍辱负重,天天当迪达拉的小弟,他真的能放下宇智波首领,木叶创始人之一,晓的老大这些身份,甘心天天装疯卖傻吗?

难道是卧薪尝胆吗?

疑点5:除了自称为“宇智波斑”外,似乎没有任何人能证明他就是斑,而且终结之谷之战离九尾事件中间间隔60余年,这些时间他在做什么?60多年的时间,什么动静都没有,这不符合斑的性格吧,无论是以前的斑,还是现在的阿飞,好像都不符合吧。

阿飞如果不是斑的话,他为什么要到处打着斑的旗号引起战争和冲突呢?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这招应该是孙子兵法里的借尸还魂。

历史上常有这种情况,在改朝换代的时候,都喜欢推出亡国之君的后代,打着他们的旗号,来号召天下。用这种“借尸还魂”的方法,达到夺取天下的目的。在军事上,指挥官一定要善于分析战争中各种力量的变化,要善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有时,我方即使受挫,处于被动局面,如果我方善于利用敌方矛盾,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也能够转被动为主动,改变战争形势,达到取胜的目的。

在人类社会中,借他人幌子,达到自己的目的,可谓随处可见。

改朝换代之际,一些人拥立亡国国君的后代,并不是真心恢复故国,而是打着前朝的旗号,利用人们的正统观念,来实现自己的军事与政治愿望,即使在江山稳固的时期,也有一些野心家,以帝王为傀儡,为掌中玩物,操权弄术,把持国政。

阿飞打着斑的旗号做事,对方就会错以为对手是斑,就收集斑的情报,而不去收集真正对手的情报(比如,雷影找土影要斑的情报,土影是这个世界上唯一和斑交手,现在还活着的人)。

把对手引入错误的方向,自己趁机来实现自己真正的意图。借他人为幌子,达到自己的目的。

兜为什么能有阿飞的致命把柄来要挟他呢?个人认为兜恐怕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个人认为秽土转生这个术,有点类似于龙珠里的占卜婆婆去阴间灵魂召集高手来人间......

大蛇丸能去阴间把初代,二代的灵魂召唤到人间来,而这个术在他能力之上的兜也去阴间招募高手,结果,长门,宇智波鼬,角都,迪达拉,蝎都来报名,意想不到的是一个传奇人物,宇智波斑也来了,而这时一个自称“斑”的男人向世界宣战了...

这个情报传到了兜的耳朵里,兜笑了,兜彻底的笑了......他认为时机成熟了,于是去找“斑”了,接着出现了490话“斑”感到不安的一幕......

还原案发现场:

兜让阿飞见到了真正的宇智波斑,然后说你以为我什么杀手锏都没准备就来了吗?没错,你拒绝不了,真的斑在我这里 阿飞感到非常不安

阿飞问:这真的斑,你从哪里得来的 兜答:中间发生了很多事,我也是无意中......不过这个秘密我没有对任何人说 阿飞悬着的一颗心放下了

阿飞说:真没有想到你兜还有这种度量,没有把这件事给我抖出去

阿飞被迫无奈,答应联手。阿飞走之时回头看了一眼斑,很不放心,阿飞才说要监视兜的一举一动,生怕他把这件事给捅出去。

兜虽然和斑联手,但他也毕竟不知道他是真心联手,还是想以联手来稳住他,之后杀人灭口。所以,兜为防斑杀人灭口,故意给红豆留下斑基地的线索,好让木叶知道。这样斑有所顾忌,也不会杀兜灭口。

真相就是这样,一个人只有一个灵魂,不可能有两个灵魂,兜把真斑的灵魂召唤出来了,阿飞自然就是假的了。

假扮斑的阿飞到底是谁呢?这个人一定是宇智波一族的,为什么?只有万花筒写轮眼才能召唤出九尾。

从目前出场的宇智波强者来看,首先宇智波带土和宇智波止水基本排除,16年前他们才10几岁,根本不可能召唤出九尾,并且能敌过4代。

这样就剩下两个人有嫌疑了:宇智波泉奈和宇智波镜,一个是宇智波斑的弟弟,一个是团藏的同班同学,无论年龄和资质,以及实力,都与阿飞所做的事件时间相符。

但据者之书介绍,宇智波泉奈死于战乱之中,图中他已是躺在棺材里的人了,死人了。就算他没死,一个双眼瞎了的人,不可能自己跑去抢眼睛好拥有写轮眼的人的眼睛,不可能像一个正常人那样做事,对吧。

最后只剩下宇智波镜了,阿飞能找到埋与木叶地下的根的首领团藏合作,身为团藏的同班同学宇智波镜更有优势吧。宇智波镜应该很早就诈死了,宇智波灭族之时,宇智波止水死了之后,宇智波富岳就是当时宇智波最强的人了(除了宇智波鼬) 。 宇智波镜老死?不太可能,那时候他才50多岁,不会是自然死亡。

宇智波镜时间上很符合阿飞的时间,而且两人长的有些相似之处处

注意看宇智波镜护额一下,眼眶以上的位置,和阿飞同样的位置,是不是感觉一样啊,一样的眉毛和一条一样的眼睑(不知道那条线是不是叫眼睑)

就这么多了,说的观点应该比较明确吧~~~

万物自然,天下治矣是谁说的

针对斑的治疗最好的方法是采用复合彩光嫩肤进行治疗的,复合彩光嫩肤是从光子嫩肤技术上全新升级的一项光子、激光整合技术,是专门针对亚洲人的特殊肤质,结合美容科技,运用光能动力三超技术,多效复合的一项光疗\美肤技术,将特定的宽光谱强脉冲光深入皮肤深层,分解色素团和色素细胞,闭合异常的毛细血管,能彻底祛除色斑。

战国时期的庄周说的

游心于淡,合气于漠;万物自然,天下治矣。

意思是顺应万物自然发展不要过分干预那样天下就安定了。

庄子,姓庄,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仅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洞悉易理,指出“《易》以道阴阳”,其“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其文想象丰富奇特,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其作品收录于《庄子》一书,代表作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

据传庄子尝隐居南华山,卒葬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被奉为《南华真经》。

庄子在哲学思想上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观点,使道家真正成为一个学派,他自己也成为了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道家之祖”。庄子之学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字,大多都是寓言,如其中的《渔父》《盗跖》《胠箧》等篇,都是用来辨明老子的主张的。他把“贵生”“为我”引向“达生”“忘我”,归结为天然的“道”“我”合一。

庄子认为只有以通达的精神超越现实世界,才能获得无限的自由和心灵的宁静。“道”是庄子超越哲学的核心,“心斋”与“坐忘”是达到超越的理想手段,“逍遥游”是生命自由的最佳境界,“万物齐一”是追求生命自由的必然世界观。

“道”是《庄子》的基本概念,是追求生命自由的最基本的范畴。《庄子》基本继承了《老子》中“道”的思想。老子的道重客观的意义,庄子的道从主体上升为一种宇宙的精神。庄子把道和人紧密结合,使道成为人生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庄子认为,道是世界万物的本源、宇宙万物运动的法则,“道”是无形相的,在时空上是无生灭的。“道”的特点,具有绝对性、创造性、永存性、普遍性、无为性。“道”的存在是无条件的,“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无为”形容道的幽隐寂静,“无形”形容道的超乎名相。道虽然幽隐寂静,却在作用上可取得信验(“有信”),所以具有绝对性;道具有创造性,“神鬼神地,生天生地”,在品位上与时秩上都先于天地鬼神,是产生万物的最后根源,也是一切存在的始源;道“自古以固存”、“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出上古而不为老”,在时间和空间上是无限的,故具有永存性;“道”遍及六合四方,“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又具有普遍性;“道”还具有无为性,道无为而万物自化,“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万物常因特殊的际遇而兴起而消失,道运作万物而自身却永不消失。庄子阐述的“道”,向世人宣告自己体悟的宇宙观、世界观,这也正是他追求生命自由的逍游境界的思想基础,要达到生命的绝对自由,就必须深刻体悟“道”这个基本的范畴。在庄子看来,人生最高的境界就是道的境界。如何扩大人的内在生命,便是庄子所关注的问题。人被生存的环境所蔽,为知见所囿,形成锁闭的心灵。庄子所关心的,不在于生理我的满足,不在于家庭我的实现,也不在于社会我的完成,而在于体现宇宙我的理想。“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便是宇宙我的体现。宇宙我的体现,有赖于超越精神的展现。超越的意义,在于扬弃与提升,扬弃俗世的价值,而提升到更高更辽阔的精神领域中。

庄子认为,真正的自由是“无待”的,它不依赖于任何条件。无待就是通过“心斋”与“坐忘”来实现。“心斋”,庄子解释为:“若一志,无听之于耳而听之于心,无听之于心而听之于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虚”即虚无,指无执无为的心境而言。“心斋”作为方法,是一个“致虚”“守静”的过程,亦即去执去为的过程,其要旨是“一志”和“唯道集虚”。“一志”者,义为专一心灵,神不外驰,不为外物所动。这一过程同时是“唯道集虚”的过程。道之性为虚,冲虚自然。人要“体道”,心灵也要冲虚自然。这一虚静之心是需要不断地化欲,反复提升的。在《人间世》中,庄子认为心不断地集虚,则可以“虚实生白”,使之呈现为一种虚灵空白、无执无著、自然无为的状态,即与道合一之境。“忘”是对外物的超越,“坐忘”是对自我的超越。世人往往寄情于外物,驰心外求,故需返归自观。庄子所说的这两种“执”如同佛学所说的“法执”和“我执”,“忘”的过程就是去掉“二执”的过程。外忘于物,内忘于我。内外俱忘,即为至境。

庄子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辨证法因素。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封”(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照庄子的逻辑,道是无分别、无界的混沌,因而它不是理性的对象:“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素有天地,自古以固存。”一方面,道是真实存在的,所谓“自本自根”、“自古以固存”,所以道是有;另一方面,道又不同于具体之存在,它“无为无形”,因而道又是无。但它不是虚空之无,而是涵盖了万有的无。所以道既派生了万物,又不滞于万物中,表现出超越性与内在性的统一。由此也决定了人对道的认识既不能是简单的经验认识,也不能是理性的逻辑推理,而必须是物我、主客为一的内在观照,即超验的形上学的观照。庄子曾说:“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这里的至知,就是从知进入到不知的浑池的能观照一切的知识境界。道由于其不可言说性和无限性,对道的体认实际上就是超越理性的直觉认知过程。庄子在《齐物论》中提出了“万物齐一的认识原则,主张人应突破自我形躯的局限而对万物加以整体性把握。因此,他对现存的各式知识系统持蔑视态度,认为仅以经验获得的知识含有极大的片面性,并把他们统统归结为“道隐于小成,而言隐于荣华”,表现在现实生活中就是各囿于己见,人人自我执著,一副“喜怒哀乐,虑叹变热,姚供启态”纷争纠结之态。

庄子的“道”是天道,是效法自然的“道”,而不是人为的残生伤性的。在庄子的哲学中,“天”与“人”是相对立的两个概念,“天”代表着自然,而“人”指的就是“人为”的一切,与自然相背离的一切。“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庄子主张顺从天道,而摒弃“人为”,摒弃人性中那些“伪”的杂质。顺从“天道”,从而与天地相通的,就是庄子所提倡的“德”。在庄子看来,真正的生活是自然而然的,因此不需要去教导什么,规定什么,而是要去掉什么,忘掉什么,忘掉成心、机心、分别心。既然如此,就用不着政治宣传、礼乐教化、仁义劝导。这些宣传、教化、劝导,庄子认为都是人性中的“伪”,所以要摒弃它。在庄子看来,不滞就是于自然无所违,不凝滞于任何思想、任何事物,从而达到圣人不凝滞于物的境界。“吾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限的生命去极端的追求无穷的知识、利益,而忽略身边一切的美好这是滞碍郁滞的。庄子认为只有不滞于物,才可乘物以游心,而不被任何思想、利益所奴役、所累,才是全生。他认为人活在世上须旷达处之泰然(见《庄子·德充符》)。庄子一再强调君主的残暴。所以他不愿去做官,因为他认为伴君如伴虎,只能“顺”。还要防止马屁拍到马脚上,伴君之难,可见一斑。庄子认为人生应该追求自由。

庄子和儒墨有一点很大的不同,儒家墨家推崇圣人,而庄子则反对推崇圣贤。在《庄子·胠箧》中,他宣扬“绝圣弃知”的思想。庄子反对“人为”,理想的社会是所谓“至德之世”。《庄子·应帝王》的“浑沌之死”就是主张自然,反对人为的寓言。另外,庄子反对儒家的等级观念,儒家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庄子认为“道通为一”,认为道在万物,万物平等。

庄子思想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相对论认识。庄子的自然原则是和相对主义联系在一起的。庄子认为事物总是相对而又相生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既互相对立,又互相依赖的正反两个方面。庄子还认识到事物的变化总是向它对立的方面转化,宇宙万物尽管千差万别,而说到底又是齐一的,没有区别的。他认为确定认知的标准是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因为任何认知都会受到特定条件的限制,受到时空的制约。庄子的相对主义一方面是对老子朴素辩证法思想中消极因素的发展,他无限夸大老子的“玄同”思想,从根本上取消的事物的“彼”“此”差别,得出了“齐万物而为一”的相对主义结论;另一方面,在庄子以前或与庄子同时的哲学家,大多有独断论的倾向,庄子的相对主义是作为他们的独断论的对立面而出现的。庄子的相对主义思想首先表现为否定客观事物物质的区别。其次,在认识论上,庄子片面强调认识的相对性的一面,认为人的感性和理性都不足以信赖,因为他们都是相对的。他看到一切事物都处在“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中,却忽视了事物质的稳定性和差别性,认为“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他认为,天人之间、物我之间、生死之间以至万物,只存在着无条件的同一,即绝对的“齐”;主张齐物我、齐是非、齐生死、齐贵贱,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而学“道”的最后归宿,也唯有泯除一切差异,从“有待”进入“无待”。在思辩方法上,把相对主义绝对化,转向神秘的诡辩主义。

本文来自作者[青筠]投稿,不代表西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az.xibujiaoyu.com/xibu/816.html

(15)
青筠的头像青筠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青筠的头像
    青筠 2025年09月10日

    我是西部号的签约作者“青筠”

  • 青筠
    青筠 2025年09月10日

    本文概览:古龙笔下十大枭雄上官金虹(《风云第一刀》)身怀冠绝一世之武功手中一对龙凤双环在百晓生的兵器谱中排行第二;同时又酷爱权力,甚至可以为权力而生、为权力而死。一手创建当时江湖中声名最...

  • 青筠
    用户091005 2025年09月10日

    文章不错《古龙笔下的十大枭雄和三公子是那几个?》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