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后背刻的字到底是“精忠报国“还是“尽忠报国”?这个还是有待考究的。人们对于这几个词也是众说纷纭。据我们熟知的更多是精忠报国这四个字,但是也不失很多人奉承的是尽忠报国这四个字。
在《岳飞全传》里的第二十二回里面有说道这个故事,《结义盟王佐假名,刺精忠岳母训子》中,作者也是绘声绘色的描述了这一经典的场景。
在这个《说岳全传》中有了精彩的描述说是岳飞的母亲在岳飞的正脊上写了“精忠报国”四个字。岳飞的母亲在刻时问岳飞疼吗?岳飞却说母亲还没有刺呢,怎么问儿子疼不疼呢。岳飞的母亲说,我恐怕做娘的手软,就说不痛。接着咬着牙刺完了,最后图上醋墨,便永不褪色了。
在这个经典的桥段里就出现了我们熟知的|精忠报国”。但是在接下来的片段中,岳飞的母亲叮嘱岳飞,说是:今天为娘吃你的这杯酒,但愿你为国家去效力,但是远在边疆却依然不忘自己的家乡,得你尽忠报国,名垂青史,我的愿望就大地与此了,切记切记,不可有忘。在这里精忠报国变成了尽忠报国
岳飞是我们熟知的南宋抗金的英雄,我认为的
岳飞背后刻的是“精忠报国”这一词。因为岳飞背后刺得这个词在历史上也是确有其事,很有可能是岳飞的母亲在是为了鼓励儿子上战场的意愿,但据说并不是岳飞的母亲新手所刻。
岳飞与文化 好的追加100分,急!!!!
岳飞之死
评书和正史上都说岳飞死于秦桧的陷害。秦桧嫉妒岳飞屡建大功,于是怂恿皇帝赵构连下十二道金牌召岳飞回都,然后诬陷岳飞要造反,把他害死在监狱里。当时另一个元帅韩世忠曾经去问秦桧:岳飞到底犯了什么罪?秦桧说:“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
莫须有,就是也许有、可能有的意思,换句话说也就是没有什么证据。韩世忠听了以后当然不服,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这里就有点儿奇怪了。秦桧要置岳飞于死地,肯定和岳飞仇深似海,为什么不编造点儿证据出来呢?‘莫须有’ 三个字连韩世忠这样的武夫都骗不过去,怎么能取信于天下?常言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词”,那秦桧是个状元出身、满肚子典故的人,要捏造出点儿证据来整岳飞还不是小菜一碟?为什么偏偏要说出个“莫须有”的千古笑话来?秦桧的“莫须有” 三个字,会不会有弦外之音呢?真实意思是想告诉韩世忠——岳飞有没有罪我也不清楚,反正也不是我想杀他。可是,如果不是秦桧想杀岳飞,那么究竟是谁想杀他、而且能杀他呢?结论只有一个,这就是皇帝赵构。
要是放在明朝,在崇贞年间,那皇帝杀大臣是家常便饭、袁崇涣、熊廷壁就是稀里糊涂被杀掉的。可是宋朝自太祖赵匡胤以来,就有个不滥杀大臣的光荣传统,而且那赵构也不是糊涂人,而是被历史上称为“中兴之主”,把江南半壁小河山治理得井井有条。如果赵构要杀岳飞,必然有非要杀他不可的理由。
有人说赵构杀岳飞是因为岳飞要“迎回二圣”,把赵构被金兵俘虏了的老爸老哥接回来,这样赵构的位子就坐不稳了。但仔细看看历史,赵构发12道金牌召回岳飞的时候,他老爹徽宗已经死了好几年了。虽然还有个哥哥钦宗在,可是兄弟之间么,立嫡以贤,他老哥把江山治理得一踏糊涂,自己都给抓去了,还有什么“贤”可称?更何况老哥还一再托人给赵构捎信儿表忠心,说:你只要把我弄回去,我当个平头老百姓就知足了,绝不和你争天下。
有人说赵构杀岳飞是因为岳飞反对议和,是铁杆主战派。能战方能言和,这个道理赵构不可能不懂,怎能单单为了和谈而自废武功?如果抗命私自出兵破坏和谈,那么杀了也还说得过 去,可是岳飞已经乖乖地收兵回来交了军权。为什么还要杀他呢?当时和岳飞齐名的抗金明将韩世忠也是坚决主战的,赵构把他和岳飞一起召了回来,却只罢了岳飞的军权,而韩世忠仍然是高官厚禄,过着幸福的腐败生活。
赵构初识岳飞,是在他刚即位的时候,岳飞那时大概才是个连级干部。史书说,这时的岳飞曾上书数千言,“大略谓:臣愿陛下乘敌穴未固,亲率六军北渡,则将士作气,中原可复。书闻,以越职夺官归。”赵构不是胆子大的人,岳飞要他亲自随兵打仗,如何肯听?于是以 非法越级打报告的罪名罢了他的官。于是岳飞只好投*张所,从头干起。岳飞身先士卒,军纪严明,屡立战功。这赵构倒也是不念旧恶,绍兴三年秋,传他“入见,帝手书‘精忠岳飞’字,制旗以赐之。授镇南军承宣使、江南西路沿江制置使,又改神武后军都统制,仍制置使,李山、 吴全、吴锡、李横、牛皋皆隶焉。”封了岳飞个省军级干部,而且题字,发奖旗 “精忠”。有趣的是岳飞背有四个字是“尽忠报国”,“精忠,”与“尽忠”,怎么如此相似呢。
这样,赵构和岳飞的蜜月阶段就开始了。岳飞是当时军队高级将领中最年青的,赵构爱惜人材,破格提拔。
宋史载:绍兴四年,“兀术、刘豫合兵围庐州,帝手札命飞解围,提兵趋庐,伪齐已驱甲 骑五千逼城。飞张“岳”字旗与“精忠”旗,金兵一战而溃……” 赵构已经把岳飞看做自己的嫡系了,越过中央军委,自己亲自写命令,可见对他的信任程度多高了。岳飞也真给他挣面子,把金兵打了个稀里哗啦。
绍兴五年,“入觐,封母国夫人;授飞镇宁、崇信军节度使,mop.com路、荆襄潭州制置使,进封武昌郡开国侯。”二十几岁就是候爵了,老妈也封了国夫人。这还不够,“飞以目疾乞辞军事,不许,加检校少保,进封公。”岳飞说眼睛有毛病,不想带兵了,赵构不但不许他辞职,而且加官进爵,几个月之中就由候爵提拔到公爵,可以说是少有的殊荣。就在这一年,赵构的老爹徽宗死在了金国的监狱里。
绍兴六年,“飞入觐,面陈:襄阳自收复后,未置监司,州县无以按察。帝从之,以李若虚为京西南路提举兼转运、提刑,又令mop.com、襄阳府路自知州、通判以下贤 否,许飞得自黜陟。”mop.com的大小官员由岳飞随意安置。看来赵构是真信任岳飞,不怕岳飞乘机安插私人势力,更没有怀疑岳飞会造反。“居母忧,降制起复,飞扶 榇还庐山,连表乞终丧,不许,累诏趣起,乃就军。”呵呵,这是岳飞第二次想撂挑子不干了,老妈死了,要陪伴死人。赵构当然不愿意自己栽培的嫡系辞职,连着下诏书要他继续干革命。看来这赵构也是个急性子人,不是连下诏书,就是连下十二道金牌。
绍兴七年,“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 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 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 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 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拜太尉,继除宣抚使兼营田大使。 从幸建康,以王德、郦琼兵隶飞,诏谕德等曰:听飞号令,如朕亲行。”这一段更说明赵构和岳飞的私人关系极其融洽,声色犬马,可以无所不谈。“拜太尉”,封了个副总理级的官儿,和当年高俅的级别一样了。“听飞号令,如朕亲行。”就是说让下面的官员像服从自己一样服从岳飞,信任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岳飞和另一个元帅张浚拌了嘴,“即日上章乞解兵柄,终丧服,以张宪摄军事,步归, 庐母墓侧……帝累诏趣飞还职,飞力辞,诏幕属造庐以死请,凡六日,飞趋朝待罪,帝尉遣之……帝大悦。”这是岳飞第三次要撂挑子,而且撂的有点儿毫无道理,和同僚吵架是常事,皇上有没有偏袒他,怎么能把抗金救国的大业置之不顾,辞职不干了呢?莫非岳飞此时受到什么重大打击了不成?
二
八年,“命诣资善堂见皇太子。飞退而喜曰:社稷得人矣,中兴基业,其在是乎?” 让岳飞和皇太子建立亲密关系,看来赵构是准备以后让岳飞做托孤重臣了。不过这皇太子也不是赵构亲生,而是个养子。赵构或许也有个什么阳萎之类的不育症。有这类 症状的人大多都有些心理不正常,岳飞以后的日子怕也难过。
九年,“以复河南,大赦……授开府仪同三司,飞力辞,……三诏不受,帝温言奖谕,乃受。”继续加官进爵,兼任首都的市长。
十年,“金人攻拱、亳,告急,命飞驰援,飞遣张宪、姚政赴之。帝赐札曰:设施之方,一以委卿,朕不遥度。”这就是说你爱怎么干就怎么干,我把大权都交给你了。可见此时赵构对岳飞还是高度信任的。但是,这距离赵构杀岳飞只有一年的时间了。由高度信任到非杀他不可,肯定是什么重大事情在这一年之间发生了。
其实赵构本是个多疑之人,就是在给岳飞加官进爵的时候也不忘试探。当岳飞屯田的时候,“帝手书曹操、诸葛亮、羊祜三事赐之。”想看看岳飞的反应。岳飞是个极聪明的人,“飞跋其后,独指操为*贼而鄙之”,把曹操大骂了一顿,以证明自 己不会做曹操,通过了赵构的测试。 不过,岳飞也不是非常会来事儿的人。想当年,秦始皇起倾国之兵派大将王剪攻打 楚国,王剪一会儿派人回去向秦始皇要栋房子,一会儿又派人回去要块地。手下人很奇怪,就问他:“您当了这么大的官儿了,还贪图那些小便宜干啥?”王剪笑着 说:“大王是个多疑的人,把全国的兵都交给我了,肯定不放心。我就是要他知道我胸无大志,只爱小便宜,他就放心了。” 棋经上说:弃小不就,必有图大之心。偏偏岳飞在小节上无可挑剔,不贪财,不好 色,家里没有小老婆。有个叫吴送美女给岳飞,也被岳飞退回去了。年轻时好酒, 皇上劝他一次,就滴酒不沾了。皇上要给他盖房子,他也不要,说:“敌未灭,何以家为?”还说:“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可是你岳飞是武将啊,不怕死是可贵的革命品质,可是怎么能也不爱钱呢?不好色,不好酒,不置家 产,不怕死,再不贪财,那你图得是什么呢?没有缺点的人是可怕的,所以赵构大概也是心里怕怕。
岳飞还有个大犯忌讳的地方,就是他的军队号称“岳家军”。“先是,绍兴五年,飞遣梁兴等布德意,招结两河豪杰……举众来归。其所揭旗以“岳”为号……金帅乌陵思谋素号桀黠,亦不能制其下,但谕之曰:“毋轻动,俟岳家军来即降。”X和国家的军队,要叫也只能叫赵家军,怎么能叫岳家军呢?自古皇帝们的心是相通的,赵构对此必然是极不高兴。
不过,心里不高兴归不高兴,这点儿事也绝不足以让赵构下决心杀岳飞。那么,从绍兴十年到绍兴十一年这一年多的时间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儿了呢?
中国历史朝代之中,宋朝的天下是来得最容易的。宋太祖赵匡胤本是个没有贼心也没有贼胆的武官,但是人缘极好,大概是个周恩来一类的人物。忽然,消息传来,皇帝柴世荣死了,只留下一对孤儿寡妇。当时广大革命官兵们就琢磨了,自古一朝天子一朝臣,这孤儿寡妇掌了大权,肯定要安插自己的亲信,把我们赶到牛棚里去好给新官员们腾位子。干脆,我们推举赵大哥当皇帝算了。于是被灌得醉醺醺的赵匡胤一睁眼,发现自己怎么穿上皇帝的衣服了? 黄袍加身啊,这贼船一上就没法下来了,最后只得一不做,二不休,就索性夺了老柴家的天下。赵大哥的皇帝来得这么容易,越想越害怕,如果别人也学着玩这么一手,我的江山不是就又没有了?于是把能征惯战的老哥们儿都请来喝酒。酒过三巡,老赵放声大哭。哥们儿几个奇怪呀,就过来问。老赵抹着眼泪说,如果你们哪天也想黄袍加身,那么我杀你们也不是,不杀你们也不行,不如我多给你们点儿钱,你们回老家腐败去,你们舒服了,我也放心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杯酒释兵权”。老军头儿们都退休当大地主去了,不用担心他们造反。可是外族一打进来就傻眼了,你那些能打仗的人都退休了么。所以宋朝内忧不多,外患却从来没有停止过,从辽,西夏,到金,蒙古,反正是谁都能欺负老赵家一鼻子。
赵构的皇帝也来得容易,但是有点儿不名正言顺。他本是宋徽宗第九子,老妈的地位不高,本人的资质也平平。本来无论是立嫡、立长、立贤,都轮不到他头上。再加上老爹大概也不怎么待见他,所以才派他出使金国,别的孩子都舍不得送去当人质,只舍得他。谁知道事情有变,金兵打了过来,老爹老哥被金兵虏走了,赵构从金营里逃出来跑到了江南,大臣们才拥立了他当了皇帝。毕竟他是大家能找得到的唯一皇子么。
估计赵构心里一直有个“得位不正”的情节,老爹徽宗是 个处处留情的花心大萝卜,自己知道的兄弟已经是不少,秘密的私生子兄弟怕是更多,如果哪天哪个兄弟拿着老爹的遗诏来逼自己让皇帝的位子,岂不就是折子大了?赵构发愁啊,四处收集老爹的秘闻,倒养成了一种独特的爱好,很爱读宋朝的革命家史。他爷爷和太爷爷的传记《重修神宗实录》和《重修哲宗实录》,就是他在位的时候,由赵鼎分别在绍兴五年和绍兴八年完成的。
然而,老赵家的历史和岳飞有什么关系?让我们看看岳飞之死前后几年内都发生了些什么事情:
绍兴九年“正月,金宿州守臣赵荣来归。二月,命修《徽宗实录》”。想来那赵荣带回来了些赵构老爸徽宗的遗物什么的,使得赵构忽然想起来要给老爸修改传记了。不过,徽宗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小资皇帝,除了书画上的成就之外,泡妞也是一把高手,但是治理国家实在是乏善可陈。那么着急给他写传记做什么? 莫非是听到了什么蛛丝马迹,要整理老爹的黑材料?于是赵构也不继续让赵鼎来写X史了,而是该派自己信得过、口头子又严实的秦桧来编写。
绍兴十年,“夏四月韩世忠、张俊、岳飞相继入觐。壬辰,以世忠、俊并为枢密使,飞枢密副使,五月遣张俊、岳飞于楚州巡视边防。”朝见皇帝以后,这抗金三大元帅之中韩世忠、张俊进了中央政治局,而岳飞只混了个候补,看来赵构和岳飞的关系开始冷却了。
三
“秋七月戊戌,秦桧上《徽宗实录》,进修撰以下各一官。丁未,加秦桧少保。命张俊复如镇江措置军务,留岳飞行在。飞以累奉诏班师”。秦桧笔杆子确实厉害,一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修改X史的艰巨任务。同时肯定还递交了一本厚厚的、不能让别人看到的内部文件,包括许多皇家机密。赵构不知道是高兴还是害怕,反正给X史写作班子每人提升一级。几天之后,就有了赵构连下12道金牌逼迫岳飞回都的事。
岳飞一回来,马上就倒了霉:“八月甲戌,罢岳飞……九月癸卯,鄂州前军副统制王俊告副都统制张宪谋据襄阳为变……冬十月,戊寅,诏修玉牒。下岳飞、张宪大理狱,命御史中丞何铸、大理卿周三畏鞫之。” 岳飞七月回军,八月就丢了官儿,九月有人报告说岳飞的养子岳云和爱将张宪阴谋造反,十月赵构下令修改玉碟,就是皇家的家谱,紧接着就把岳飞下到了监狱里。
这一段时间表很有意思:为什么赵构一见了秦桧修改的《徽宗实录》就马上下金牌召岳飞回军?把岳飞下到了大狱里,紧接着就要修改玉碟?莫非岳飞和皇家有什么牵连不成?
岳飞被捕以后,赵构最初派何铸审讯。“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既而阅实无左验,铸明其无辜。”岳飞把衣服一撕,露出身上尽忠报国四个大字,何铸马上就明白岳飞是冤枉的了。这一段也很奇怪,身上刺字在那年头儿 是很流行的,当法官的,总不能认为身上刺个“忠”字就是忠臣吧?这里的真实过程应该是岳飞向何铸说了什么高度机密,或出示了什么极有说服力的证据,才使得何铸认为岳飞无辜。但是赵构已经将这些关键从史书中删去,读到才令人觉得这里费解。
赵构听何铸一说,又惊又怕,大秘密可不能传出去,先恐吓何铸一番,罢了他的官,然后就命令秦桧马上把岳飞干掉,杀人灭口。秦桧曾经建议让岳飞和张宪当堂对质,以显示自己依法判案。但是赵构却说:“勿妄追证,动摇人心。”意思就是说:咱俩都知道老岳造反证据是假的,你还瞎追证什么?万一他把那大秘密一喊,一旦传出去,就天下大乱了。什么也别问了,赶快杀人灭口吧。
这是我的研究性学习内容:(但和文化的关系比较少)
正义浩然于天地,忠义昭然于青史
——论岳飞之为人处事
(一)读宋史评岳飞
他,是一个传奇人物。他既能写出恢宏壮丽的诗篇,又能在疆场上所向披靡,令敌人闻风丧胆。有人说:世上没有长胜将军,但他,一生征战126次,未尝一败。最重要的是,他的为人处事……在历史的长河中,以一种可以称为绚烂的美,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一
这注定是个纷乱的时代,这也注定是个英雄诞生的时代。当时,宋朝腐朽不堪,内外忧患,面对金人的咄咄紧逼,只能备受欺凌。一个人站了出来,用他的力量苦苦支撑,这个人就是岳飞。
少时,就显现出了一个将才所具有的优点---少负气节,沈厚寡言,家贫力学。与敌对阵之际,说过“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是啊,临阵对敌又怎会使赵括纸上谈兵似的简单,凶险狡诈必须冷静镇定应对。
原文:从浩解东京围,与敌相持于滑南,领百骑习兵河上。敌猝至,飞麾其徒曰:「敌虽众,未知吾虚实,当及其未定击之。」乃独驰迎敌。有枭将舞刀而前,飞斩之,敌大败。
评论:何为身先士卒,由此可见。
原文:战开德、曹州皆有功,泽大奇之,曰:「尔勇智才艺,古良将不能过,然好野战,非万全计。」因授以阵图。飞曰:「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泽是其言。
评论:(前文已评)
原文:三年,贼王善、曹成、孔彦舟等合众五十万,薄南薰门。飞所部仅八百,众惧不敌,飞曰:「吾为诸君破之。」左挟弓,右运矛,横冲其阵,贼乱,大败之。又擒贼杜叔五、孙海于东明。借补英州刺史。王善围陈州,飞战于清河,擒其将孙胜、孙清,授真刺史。
评论:如此看来,以八百兵破五十万,实非虚言!
二
他治军极严,大将会充已降金,诸将多行剽掠,惟飞军秋毫无所犯。这也是飞军十战十捷,百战不殆的一个重要因素。金国大将金兀术就曾说过,其独惧岳家军。
以下是岳飞战绩:
李固渡以铁骑三百败敌。
解东京围一役,以百骑习兵猝遇强敌,斩将破敌。
隶宗泽,战德、曹州皆有功。
从王彦渡河,王彦遇金兵不敢战,飞独力战,拔新乡。第二天,战侯兆川,身被十余创,死战破敌。食尽,王彦不予粮,北向太行山,擒金将,杀黑风大王。
胙城大捷。
黑龙潭大捷。
汜水关射杀金将破敌。
竹芦渡破敌。
马家渡金兵渡河,诸将皆溃,独飞力战。
广德邀击战,六战皆捷(金兀术的噩梦开始了),生擒其将。夜袭敌营,大破之。
常州四战皆捷,镇江东再胜,清水亭大捷,金兵横尸十五里。
牛头山破敌。
新城破敌。
静安破敌。
承州三战三捷,杀高太保,擒酋长七十余人。
南霸桥大胜。
复郢州,复随州,取襄阳,大败伪齐李成、京超。(此战最重要,这是具有战略意义的胜利。)又与夹击新野伪军,大败之。
邓州大破金兵、伪齐联军。金将仅以身免。
复唐州、信阳。
遣王贵等攻虢州,下之,获粮十五万石,降其众数万。(此时岳飞已成一方统帅)
遣杨再兴进兵至长水县,再战皆捷,中原响应。又遣人焚蔡州粮。
遣王贵、董先等攻破齐伪兵,焚其营。
计杀伪齐国主刘豫。
遣王贵、牛皋、董先、杨再兴、孟邦杰、李宝等,分布经略西京、汝、郑、颍昌、陈、曹、光、蔡诸郡;又命梁兴渡河,纠合忠义社,取河东、北州县。又遣兵东援刘锜,西援郭浩,自以其军长驱以阚中原。未几,所遣诸将相继奏捷。
郾城破敌。
大破拐子马。
遣岳云颖昌败敌。
朱仙镇大捷。
十二道金字牌撒军之后,金兵复来,岳家军至庐州,金兵竟然望风而遁。
评论:岳飞用兵的特点,一是善于以少胜多,二是常常是友军皆溃,故多是孤军力战,三是善于用间,其中奥妙无穷,实在让人叹为观止。
三
岳飞品行甚佳,特别是孝敬父母。母病,“尝药进饵”,亲自侍奉;母亡,赤脚扶棺近千里。岳飞认为:“若内不能克事亲之道,外岂复有爱主之忠?”嗯。在家里尚且不能孝顺父母,又岂能忠君报国?这就是岳飞至孝的明证。并且,岳飞军令如山,赏罚分明。
“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是岳家军的口号,也是真实的写照。损坏庄稼,妨碍农作,买卖不公……斩!在古代,令出不行者斩,很多军队做得到,号称损坏庄稼买卖不公斩的也不少,但真正做得到的,恐怕只有岳家军一支。所以岳家军所到之处,民众无不欢欣围观,“举手加额,感慕至泣”。
严格的军纪外,又有浓浓的温情:士卒伤病,岳飞亲自抚问;士卒家庭困难,让相关机构多赠银帛;将士牺牲,厚加抚恤外,还“以子妻其女”(部将牺牲后仅余孤女无人照料,岳飞让儿子娶她),李氏亦时常慰问将士遗孀。如此赏罚分明官兵同心的军队,自然是“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有人问岳飞,天下何时能太平?岳飞认为“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天下可以太平矣!”,后人把这句话刻于石碑,世代谨记。但岳飞的操行又怎是“不爱钱、不惜死”可以概括的?
岳飞认为“正己然后可以正物,自治然后可以治人”。
他俸禄优厚,却“秋毫不私”。他洁身自好,“素无姬侍”,前妻刘氏在战乱年代离弃岳家后,岳飞娶李娃为妻,恩爱始终。四川统帅吴玠花了重金买了一个具有天香国色的名姝,送给岳飞,岳飞叫女子立于屏风后,说:“我家穿粗麻布衣,吃粗粮面食,你能同甘共苦可留下,吃不起苦不敢留。” 岳飞连此女子的面也未见,就把她送回。并对吴玠说:“国耻未雪,大将怎能安乐?”
评论:这在南宋贪财好色之风盛行的官场军界,是一个对比鲜明的例外。
四
岳飞手下有二十多名统制,王贵、张宪、徐庆、牛皋和董先是其中有名而骁勇的几人。他的岳家军作战勇敢、武技精湛,形成了军令如山、雷厉风行的军风,被誉为“无一不当十”,享誉朝野,让金军闻风丧胆。
岳飞对将士既仁义,又严格。他“小赏必赏,小过必罚,待数千人如同一人”。如果说对一个将士有例外,那就是儿子岳云。岳云16岁就立大功,岳飞却对他有功不赏,有过必罚,每到战争最危急时刻,总叫他身先士卒,舍命于枪林箭雨下。
岳飞坚决反对议和,强烈的爱国精神使将士们感同身受,甘愿跟随岳飞出生入死。
岳飞将《孙子兵法》中“仁、智、信、勇、严”坚定地贯彻,创造了古代治军史上的奇迹,成为两宋三百多年来最得民心和军心的统帅,岳家军也成为中国专制几千来罕见的仁义勇武之师。
五
秦桧,这个魍魉小人,进谏谗言使多次力退金国大军的岳飞无端下狱,而昏庸皇帝竟不明是非的相信了。想当初,岳飞曾开怀畅饮: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多么的意气风发,多么气势壮丽!文征明有诗赞曰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慨当初,倚飞何重,后来何酷岂是功成身合死,可怜事去言难赎。最无辜,堪恨又堪悲,风波狱。岂不念,封疆蹙岂不念,徽钦辱念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
著名的郾城和颍昌大捷以后,岳家军一往无前准备攻下开封,高宗赵构却心神不定了,他听取秦桧的奏言,“令岳飞暂且班师”。
此时的岳飞眼看破敌制胜在此一举,能就此收手吗?他锐意北伐,上奏道:“豪杰向风,士卒用命,时不再来,机难轻失。”这篇奏疏“累千百言”,现在只剩一个节略。
十二道“金字牌”命令岳飞退兵的故事就发生在此时。
金字牌是宋时递送皇帝下发急件的标志。木牌“长尺余,朱漆,刻以金书:‘御前文字,不得入铺’”。一天连发金字牌十二道,快马传递,日行五百里,过如飞电,光明眩目,远远望见的人无不避让。
原文:“一日奉十二金字牌,飞愤惋泣下,东向再拜曰:‘十年之力,废于一旦。’飞班师,民遮马恸哭,诉曰:‘我等戴香盆、运粮草以迎官军,金人悉知之。相公去,我辈无噍类矣。’飞亦悲泣,取诏示之曰:‘吾不得擅留。’哭声震野,飞留五日以待其徙,从而南者如市,亟奏以汉上六郡闲田处之。”
评论:岳飞岂愿意退兵?观岳飞生平,一直都是以恢复中原为己任,就算是眼睛有病,也不解鞍马,东征西讨,所为何来?岳飞之退兵,从战术上来讲,就是不能孤军深入;从道义上来讲,就是“识大体”三个字而已。
岳飞抑制不住内心的悲愤,仰天长叹:“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他壮志难酬,挥泪班师。
岳飞班师是在1140年,不到两年,岳飞被皇帝赵构赐死。
岳飞,一个悲壮的英雄,纵然身怀救世之志却遭奸人陷害,最终在监牢大狱度完余生,一个不属于英雄的归宿。但是,他给我们留下的是铮铮有力的傲骨,是永远不屈的民族气节。
六
以一首词作总结:
中兴诸将,谁是万人英?
身草莽,人虽死,气填膺,尚如生.
年少起河朔,弓两尺,剑三尺,定襄汉,开虢洛,洗洞庭.
北望帝京,狡兔依然在,良犬先烹.
过旧时营垒,荆鄂有遗民.忆故将军,泪如倾.
说当年事,知恨苦,不奉诏,伪也真?
臣有罪,陛下圣,可鉴临,一片心.
万古分茅土,终不到,旧奸臣.
人世夜,白日照,忽开明.
衮佩冕圭百拜,九泉下,荣感君恩.
看年年三月,满地野花香,卤薄迎神.
(二)《说岳全传》中的岳飞
第二十二回 结义盟王佐假名 刺精忠岳母训子
……
岳安人道:“我儿你出去端正香烛,在中堂摆下香案,待我出来,自有道理。”岳爷道:“晓得!”就走出门外,办了香烛,走至中堂,搬过一张桌子安放居中。又取了一副烛台、一个香炉,摆列端正,进来禀知母亲:“香案俱已停当,请母亲出去。”
安人即便带了媳妇一同出来,在神圣家庙之前焚香点烛。拜过天地祖宗,然后叫孩儿跪着,媳妇磨墨。岳飞便跪下道:“母亲有何吩咐?”安人道:“做娘的见你不受叛贼之聘,甘守清贫,不贪浊富,是极好的了!但恐我死之后,又有那些不肖之徒前来勾引,倘我儿一时失志,做出些不忠之事,岂不把半世芳名丧于一旦?故我今日祝告天地祖宗,要在你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字。但愿你做个忠臣,我做娘的死后,那些来来往往的人道:‘好个安人,教子成名,尽忠报国,流芳百世!’我就含笑于九泉矣!”岳飞道:“圣人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母亲严训,孩儿自能领遵,免刺字罢!”安人道:“胡说!倘然你日后做些不肖事情出来,那时拿到官司,吃敲吃打,你也好对那官府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么?”岳飞道:“母亲说得有理,就与孩儿刺字罢!”就将衣服脱下半边。安人取笔,先在岳飞背上正脊之中写了“精忠报国”四字,然后将绣花计拿在手中,在他背上一刺,只见岳飞的肉一耸。安人道:“我儿痛么?”岳飞道:“母亲刺也不曾刺,怎么问孩儿痛不痛?”安人流泪道:“我儿!你恐怕做娘的手软,故说不痛。”就咬着牙根而刺。刺完,将醋墨涂上了,便永远不褪色的了。岳飞起来,叩谢了母亲训子之恩,各自回房安歇,不表。
读后感:岳飞是一位置个人得失荣辱于度外,以民族国家利益为重,驰骋疆场,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他背上的“尽忠报国”四个字就是他精神的最好诠释。岳母教子有方,在她的绣花针的密密匝匝下,她的心何尝不在滴血?但是,为了民族的大义,国家的兴旺,她毅然在儿子那即将撑起大宋之梁的脊背上刺下那四个字。这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同样有一位伟大的儿子!在他背上的仅仅是那四个字吗?不,这是民族的责任,国家的力量,他是忠孝仁义的化身!
第十四回 岳飞破贼酬知己 施全剪径遇良朋
(内容略)
第五十三回 岳元帅大破五方阵 杨再兴误走小商河
(内容略)
读后感: 待人宽厚,军令森严,武艺高强,韬略精通,又是一位卓越的军事统帅。岳飞部队的主要战将都是各地起义的绿林好汉。《说岳全传》中所写的忠奸斗争是在南宋立国未稳、金兵大举进兵中原的特殊历史背景之下展开的。岳飞等爱国将领,力主抗战,收复失地。而秦桧为首的权奸集团,则竭力主张卖国求和。因此,爱国与卖国、抗战与投降,便成为作品中反映的忠奸斗争的具体内容。由于最高统治者皇帝站在投降派一方,这就使作者和作品的主人公面临着不可克服的矛盾:一方面歌颂抗战是说岳故事固有的中心内容,也是符合作者思想的;另一方面,忠君是封建社会最高的道德准则,是“三纲之首”,作者逾越不了这个认识。本来,在皇帝本人就是投降派头子的情况下,忠君与爱国二者是不可得兼的。
在南宋王朝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他毅然应征抗金,并一再排除奸臣的陷害干扰,为国杀敌,屡建奇功。在朝野抗战派的支持下,终于当上元帅,加之牛皋等又率太行山义军相投,声势更振,杀得金兀术胆战心寒,以至于要以自杀来遮掩惨败的羞辱。而岳飞形象至此也已达到光辉的顶点。
《说岳全传》充满了传奇色彩。岳飞单枪闯敌营、梁红玉击鼓战金山、牛皋将金兀术骑于胯下大笑而死等情节,都写得有声有色,富于感染力。其他如李若水面对残酷刑法,凛然不屈,还一口咬下老狼主耳朵;宗泽忧国如焚,大叫“过河杀贼”而死;王佐为了混入金营策反,用“苦肉计”砍下自己胳膊等等,都能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说岳全传》的情节安排,有自己的特色。以岳飞为中心,形成众星拱月之势。此外,作品在纵向主线分明的同时,又注意了横向方面情节的生动性和人物性格的丰富性,纵横交错,条理清晰,主于突出,枝叶茂密,古典小说常用的悬念、埋伏、照应、烘托、渲染等手法都运用自如,很是成功。
《说岳全传》通篇都是说书人口气,语言通俗流畅、简洁明快、精彩动人,可读性强。
第八十回 表精忠墓顶加封 证因果大鹏归位
……
岳雷追杀金兵一阵,鸣金收军。陆文龙擒得哈迷蚩来献,关铃擒得金将白眼骨都来献,伍连取得番将乌百禄首级来献。请将俱来报功。岳雷—一命军政司写了。只见牛通哭上帐来,具言父亲拿住兀术,双双俱死。岳雷一悲一喜,随传令将牛皋从厚收殓,命牛通扶柩先回乡去。兀术斩首,亦用棺木盛殓,暂葬于山风之下。将哈迷蚩、白眼骨都斩首号令。一面具表入朝奏捷。
……
不多几日,完颜锦哥和张九成同送徽、钦二帝,并郑皇后、邢皇梓宫出城前来求和。岳雷同众将迎接至营中,搭厂朝祭已毕,就令张九成与完颜锦哥领兵三千,护送样宫,先上临安去了。然后大兵一路慢慢的奏凯回朝。
却说大军一路回到朱仙镇,镇上父老携男挈女,各顶香花迎接。各各赞叹道:“这是岳爷爷的公子,今日平金回来,岳爷爷在九泉之下,不知怎样的快活!那奸臣何苦妒贤误国,落得个子孙灭绝,还不知在地狱里如何受罪哩!”闲话丢开。
一日,大军已到临安,孝宗即命众大臣出城迎接。岳雷进了城中,率领众将入朝朝见,孝宗赐墩坐下,道:“朕赖元帅大力,报了先帝之耻,迎得梓宫回朝,其功非小!卿且暂居赐第,候朕加封官职。”岳雷谢恩,同众将出朝候旨,不表。
且说孝宗即命工部将秦桧宅基拆卸,重新起造王府,与岳雷居住。又命于栖霞岭下,营造岳王庙宇,及诸忠臣祠宇。一面择吉安葬帝后梓宫。颁赐金银彩缎与完颜锦哥回金国而去。着众大臣议定封赏。
……
自此岳氏子孙繁盛,世代簪缨不绝。不能尽述。
读后感:俗话说“好人有好报”,像岳飞这样的忠臣良将,为国为家,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确值得后人铭记和赞颂。愿在天的毅魄永得安息,后人定会谨记您躬行的教诲,为中华民族再立新功!
(三)野史中的岳飞
故事大概是这样的:宋徽宗的时候,皇宫里有个姓姚的宫女,在三十多岁的时候,因为一个偶然的机缘,怀上了皇帝的孩子。那年头儿,为了保证皇家血统的纯洁,皇帝和那个女人睡过觉都会被太监登记在皇帝的起居录上。怀孕的宫女也会被在皇家家谱“玉碟”上记载一笔。那宋徽宗是个风流人儿,一夜情之后给姚氏留下了一块写着“尽忠报国”的玉佩。
宋朝时期,朝廷滥杀大臣的事情很少发生,但是宫廷之内后妃争宠却是时时有之。有名的“狸猫换太子”就是宋朝的故事,说宋真宗无子,李刘二妃同时怀孕,真宗下诏:先生皇子者受封为后。刘妃本是假怀孕,于是收买了太监,在李妃产后以剥 了皮狸猫换下孩子,把孩子说是自己生的,然后诬告李妃生下妖物。宋真宗一怒将李妃打入冷宫,直到二十年后为包公发现,把她带回京城,并设计使她母子相认。 姚氏怀了皇子以后,就有个没有孩子的妃子来找她谈判,说你生下孩子以后过继给我吧,我保你以后过好日子。如果不同意,嘿嘿,你娘俩儿都吃不了兜着走。姚氏又怕又气,搞不好那女人也会抢了我的儿子再把我干掉。尽管嘴上不得不连连答应,她心里却在想别的主意。
“崇宁元年十二月……出宫女七十六人”。正好那年年底皇上要放一批宫女出宫。姚氏听说了要放宫女的消息,就用自己几乎全部的积蓄,买通了太监,混在那些宫女里面,出了皇城。姚氏那时已经有七个月左右的身孕,好在是冬天,衣服穿得多,别人也不容易看出来。逃出开封府,姚氏怕那妃子派人来追,也不敢和娘家联络,偷偷住在个小店里。崇宁二年二月十四日,生了岳飞。岳飞将近满月的时候,姚氏发现有可疑的人在附近出没,急忙带了岳飞向北面逃跑。跑到黄河边上的汤阴县,正碰上发大水,过不去了。有好心人过来问,于是姚氏才编了个坐在水缸里逃难的神话。问她的孩子姓什么,她随口就答:“姓姚”,又觉得不对劲儿,才又改说“姓岳(药)”。
姚氏把岳飞带大,给他取名叫“飞”。飞者非也,就是说他本来不姓岳。到了宣和年间,岳飞要去投军,对姚氏说:娘,宣和皇帝要召兵了,我想去报名。报名要填家庭成员,我爹叫什么名字?姚氏刚要说:宣和皇帝,才说了宣和两个字,忽然觉得不对,才改口说:岳和,你爹叫岳和。
想到儿子投军以后就有可能见到自己朝思暮想的皇帝丈夫了,姚氏热血沸腾,要岳飞解开衣服,自己把那块玉佩烧红了,往岳飞背上一拍,印下“尽忠报国”四个字,还嘱咐岳飞,以后见了皇帝,一定要让皇帝看看你的这四个字。岳飞嘴上答应着,心里也是一头子雾水:我在皇帝面脱前光膀子干嘛?
.......
绍兴九年,“正月,金宿州守臣赵荣来归。二月,命修《徽宗实录》”估计赵荣应该 带来了宋徽宗的遗物,里面可能也有姚氏给宋徽宗的信。赵构一见大惊,忙派自己的心腹秦桧以修徽宗实录为名,好好检查一下所有的宫廷文件。这已经是三十多年的旧文件了,而且在战乱中又丢失了不少。不过秦桧也是个能人,终于把徽宗的起居录找到了,其中有:崇宁元年x月x日,帝幸宫女姚氏之类的话。玉碟上应该也 有类似的,崇宁元年x月x日,宫女姚氏有孕,后不知所终什么的。
赵构把日子一对,正是岳飞的年龄!
秦桧又呈上岳飞的一首诗:
“宝刀歌.赠吴将军南行 :我有一宝刀,深藏未出韬。今朝持赠南征使,紫万丈干青霄 ......使君一一试此刀, 能令四海烽尘消, 万姓鼓舞歌唐尧。”赵构看了更是疑点重重:你岳飞已经是元帅了,怎么还有一把亮未出来的宝刀?莫非这宝刀就是指他自己的皇子身分?“万姓鼓舞歌唐尧,”这尧虽然是好皇帝,可是他是把自己的皇位禅让给舜了。你岳飞写这个是什么意思,莫非想让我把皇帝禅让给你不成?这还得了,赶快杀了他吧!
......
岳飞被捕以后,赵构最初派何铸审讯。“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既而阅实无左验,铸明其无辜。”岳飞把衣服一撕,露出身上尽忠报国四个大字,何铸马上就明白岳飞是冤枉的了。这一段也很奇怪,身上刺字在那年头儿 是很流行的,当法官的,总不能认为身上刺个“忠”字就是忠臣吧?这里的真实过程应该是岳飞向何铸说了什么高度机密,或出示了什么极有说服力的证据,才使得何铸认为岳飞无辜。
赵构听何铸一说,又惊又怕,大秘密可不能传出去,先恐吓何铸一番,罢了他的官,然后就命令秦桧马上把岳飞干掉,杀人灭口。秦桧曾经建议让岳飞和张宪当堂对质,以显示自己依法判案。但是赵构却说:“勿妄追证,动摇人心。”意思就是说:咱俩都知道老岳造反证据是假的,你还瞎追证什么?万一他把那大秘密一喊,一旦传出去,就天下大乱了。什么也别问了,赶快杀人灭口吧。
“十二月癸巳,赐岳飞死于大理寺,斩其子云及张宪于市,家属徙广南,官属于鹏等论罪有差。”
(以上仅为民间流传的野史,不足为信)
(四)现代官场不正之风
胡长清身为国家工作人员、政府高级领导干部,大肆收受、索取巨额贿赂,并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且数额特别巨大,造成国家财产的重大损失,社会影响极坏,情节特别严重,胡长清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并对其巨额财产明显超过合法收入的差额部分,不能说明合法来源,分别构成了行贿罪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胡长清从一个党的高级干部堕落成为一个腐败分子,最根本的原因是,背弃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政治上蜕化变质,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谋取私利的手段,私欲极度膨胀。广大党员干部要讲正气,不断培养和弘扬高尚的人格品质,身体力行共产主义道德,严以律己,永葆革命气节。
1994年初至1997年4月,成克杰利用职权帮助合浦县原副县长甘维仁、北海市公安局海城分局原局长周贻胜、自治区计委服务中心原主任李一洪提级或调动,成克杰单独或与李平接受贿赂款合计人民币28.8万元、美元3000元。
采取这种“二人转”的方式,成克杰通过批项目、要贷款、提职级等多种方式,伙同李平或单独非法收受贿赂款、物合计人民币4109万余元。
成克杰的蜕化变质,其根本原因是他放弃了世界观的改造,背弃了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沉湎女色,贪婪金钱,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变成了谋取私利的工具;目无法纪,为所欲为,最终走上严重违纪违法的道路。
面对着这些令人发指的事实,我不禁感慨万分。看看当代的人们,私欲,利益,钱财充斥着内心的每个角落,当然,我相信,这只是少数,但就是这些人,当他们面对祖先的英灵时,心中至少是充满愧疚的吧!想当年,岳飞征战沙场誓死卫国,不失民族气概。日后枉受冤屈,受尽侮辱,仍坚贞守义,巍然不屈。这,只因他心中有一股坚定的正气,心中的信念,引领着他为正义而战!
(五)总结
真的希望能有那么一天,无论百姓还是官员都能学习岳飞的为人处事:廉洁奉公,身先士卒,行若明镜,极具政治智慧,武艺高强,武略非凡,文才横溢,儒将风范,事母至孝,不纵女色,令出如山,赏罚分明,严以律子,厚以待人。我们坚信,那样,我们的社会一定会变成一个真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
本文来自作者[咎子睿]投稿,不代表西部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az.xibujiaoyu.com/xibu/10411.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西部号的签约作者“咎子睿”
本文概览:岳飞后背刻的字到底是“精忠报国“还是“尽忠报国”?这个还是有待考究的。人们对于这几个词也是众说纷纭。据我们熟知的更多是精忠报国这四个字,但是也不失很多人奉承的是尽忠报国这四个字...
文章不错《岳飞后背刻的字到底是“精忠报国“还是“尽忠报国”?》内容很有帮助